跳至内容
(《北欧华人报》北欧国际新闻中心记者文力报道)2025年3月20日,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瑞网络媒体《新闻之声》发表署名文章《稳中求进再出发,合作共赢启新程》,全文如下:
中国坚持稳中求进,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重要动力。2024年中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规模稳步扩大,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人民币,实现5%增长,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这充分表明,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高盛集团、瑞士银行等国际机构的报告,纷纷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今年两会受权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目标,展现出中国对保持经济增长充满信心。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赋能世界经济复苏,助力各国繁荣发展。
中国坚持创新驱动,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创新活力持续激发,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第11位,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这将带动全球产业革命和经济结构变革,促进世界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坚持扩大开放,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今年以来,中国发布了稳外资20条,一批重大外商投资项目落地中国,计划投资额达330亿美元。近5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约9%,位居全球前列。布局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今年两会期间,中国政府进一步指明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方向,包括鼓励外国投资者扩大再投资,支持参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切实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并加强外资企业服务保障,加快标志性项目落地,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等。同时,中国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迄今已对38个国家单方面免签,对54个国家过境免签延长至240小时,“打卡中国”成为国际新风尚。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将持续分享发展红利,以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世界各国现代化。
今年是中瑞建交75周年,瑞典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与中国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国家。中瑞两国传统友谊深厚,交流往来密切,发展理念契合,产业优势互补,未来合作精彩可期。中国全国两会推出的一系列有利举措为中瑞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舞台,我们欢迎瑞典各界朋友更好地搭乘中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快车,持续拓展、深化对华合作,不断实现互利共赢,在新征程上谱写中瑞人民友好合作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