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华人报》北欧国际新闻中心记者郑伟、继明、芙辉现场报道)3月7日,双北欧“一报一中心”(负责人)记者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香港代表团于人民大会堂举行开放团组会议。会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霍启刚关于文化“出海”的观点引发关注,他提出香港应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港”和“出口港”。

近年来,中国文化事业与产业蓬勃发展,佳作频出。舞剧《只此青绿》凭借极具东方韵味的舞姿,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活化,在国内掀起观演热潮,让观众领略到传统艺术的魅力。而《咏春》更是走向国际,在全球多地开展巡演,用精彩的武术舞蹈,将岭南文化传播到世界。电子游戏《黑神话:悟空》以中国神话为蓝本,独特的国风风格和创新玩法成功“破圈”,吸引了全球游戏爱好者目光。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则以独特的故事视角、精良的制作,打破票房纪录,将中国神话故事与工匠精神传递给世界观众。

霍启刚指出,中华文化正通过多元形式走向世界,而香港在其中可发挥独特作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体系成熟、资本活跃。他希望香港能利用这一优势,为文化企业搭建融资平台,提供资金支持,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港”,助力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同时,香港地处中西文化交汇点,拥有丰富的国际资源和成熟的贸易体系,具备将中国文化产品推向全球的能力,有望成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出口港”。

霍启刚的提议,为香港在推动中国文化“出海”进程中找准定位,未来香港若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必将在中国文化产业全球化的道路上扮演关键角色,助力更多中国文化产品走向国际舞台,让世界更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