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了,喝碗豆汁儿
作者: 王立和

我和肖燕,从北京郊区温榆河一带,乘公交到天通苑北交通枢杻,换乘五号地铁,到东四,又换乘六号地铁

,在平安里下车。我们要去赵登离路西城交通大队办点事儿。

装修以来这三个月,我开车多了,走路少了。今天,故意不开车,主要是为了走路锻炼。人老了,老就先老在腿上,我必须迈开步,坚持走路。

我和肖燕,回到平安里,感到很亲切。一方面,今天天气特别好,天气好,阳光明媚能带给人好的心情。另一方面,我们小时候,就在西四到平安里这一带长大。我是西四北小学,肖燕是黄城根小学。我们一九八一年结婚,就在地铁北边儿的金果胡同。我们在那个两间只有十六平方米的小南屋,住了八年。一九八八年,再搬到西三环的楼房。

所以,每当我们回到过去居住过的一带,带来很多甜美的、酸楚的、艰苦的回忆。结婚那一年,二十八岁。现在,七十一岁。时间真快呀!平安里的地名儿还在,可是平安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个时候,平安大街没有东西打通,平安里丁字路口西面,是一大片平房。平安里丁字路口路北,是公交公司停车场。最早是四路环城公交总站,后来是331路公交总站。平安里丁字路口路南,东边儿一点,是解放军报社,如今搬走了。平安里北边儿路西,是老字号柳泉居。消失了好几年,后来,搬到路东重新开张。

我小时候,我们家,就住在西四北大街毛家湾胡同与太平仓胡同中间。我们家隔壁,是一家傢俱店,再往北,是一家粮店。我们家对面儿,是低压电器厂职工宿舍。后来,在那儿,办起了皮鞋厂。皮鞋厂发展壮大,后来搬到北太平庒,改名儿叫北京皮鞋厂。我们家后面,是女六中,后改名叫一五六中学。太平仓胡同里有两个重要单位,一个是公安局公安二处,那个大院里树特别多,还有一个黄色的大楼。一九六四年拍电影《烈火中永生》,赵丹演许云峰。我们在围观,感觉拍电影很新鲜。另一个重要单位,是中央机要交通局机要文件交换处。每逢周二、四,那个胡同里,挤满了汽车、摩托车。

我们家住西四北大街七十七号,南边儿有个大杂院,是七十六号。去年十一月份,我还挺想儿时的小伙伴们,我想做东,请这几个小伙伴变成的老头儿们吃个饭,没约成,留下遗憾。

我和肖燕,去交通大队,办事儿很简单,也很快。我们去年八月份去东北,不知什么时候,被抓拍,要扣六分。我们今天必须把这分儿让人家扣了,否则,没法验车。

我们办完事儿,走赵登禹路往北,走到满恒记。好家伙,人们排着好长、好长的队伍,等着在满恒记买元宵。我打听了下,为什么这么多人排大队。人家说:这个店的元宵质量好,品种多,而且价格便宜。我们说,咱们不排队买生元宵,咱们进店里,买一碗煮好的熟元宵。没想到,进到店里,需拿号儿,等坐。得了吧,我们不吃了。

我们到马路对面儿,107路官园这一站等车。我看到,公交站后面,高高的灰色围墙,一个大院子,那就是著名的“五一九工程”。一九六九年,中国要跟苏联打仗,中央决定修建秘密地下汽车通道。从中南海一一毛家湾(林彪家)一一官园一一玉泉山中央军委作战指挥中心。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官兵,历经好几年,修好这个大工程。为了修建官园大院,原宫园体育场、中国科学院好几个研究所、幼儿师范学院、还有大量居民,被迫搬家。

官园大院修好后,江青在里面居住,据说,还在里面跑马。后来,华国峰居住。再后来,大院儿一分为三,左边为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右边儿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后边儿,为中央中直机关管理局。中纪委越办越大,大院儿内装不下了,又占了东边儿的教育局、法院等地儿。贪官太多了,中纪委地儿扩大了好几位,人增加了更多倍,怎么这贪官就抓不完呢。据说,关押高级干部的秦城监狱,也扩大了许多倍。

107电车,在动物园西终点。我和肖燕走几步,来到护国寺小吃店分店。没想到,这时间,正好是饭口儿,人好多。我点了两碗豆汁儿,一碗炸豆腐,一个炸糕,一个炒麻豆腐,两个茴香馅饼。

我还真渴了,今天一上午没喝茶。要是不出家门儿,我上午,一定要把茶,喝透了。吃完早餐,歇一会儿。喝药,再歇会儿。烧开水,沏白茶。先洗茶,然后,一小杯、一小杯地慢慢喝。喝得我浑身发热,后背微微出汗,这就算喝透了。这是我每天需做的功课,我发现,人真不能缺水,尤其我这心脏有病的人。如果,上午没喝透水,下午感到口干,疲劳。

我慢慢地喝豆汁儿,喝一口豆汁儿,品一口咸菜絲儿。我没有要焦圈儿,我要喝豆汁儿的纯正口味儿。很多人喝豆汁儿,说喝着臭,也有人说太酸。我喝豆汁儿,感觉有一种甘甜,还有一种香味儿。我写过好几次,有关喝豆汁儿的文章,今天不想多说。一碗豆汁儿下肚,我解渴了。这豆汁儿,比可口可乐强多了。豆汁儿是纯粮食绿豆制作、发酵而成。豆汁儿里含有利于人体肠胃的菌群,有利于人的健康。马斯克查可口可乐,说里面有让人上瘾的一种草的成份,不利于健康。

我喝口汁儿,解渴了,也过瘾了。在我培养下,肖燕比我还喜欢喝豆汁儿。有时,她会主动提出,去喝豆汁儿。我还培养我儿子喝豆汁儿,我培养或影响了许多人和豆汁结缘。

我吃着炸豆腐,跟肖燕说:一吃这炸豆腐,我就想起二场何师傅。他做那炸豆腐,地道,味儿正。每年十一月份,拉大白菜冬储的时候。为了组织车辆,方便司机师傅吃饭,要在大白菜地头儿,建立临时食堂。何师傅做炸豆腐,大烙饼。劳累的司机师傅们,来一碗炸豆腐,再来张大烙饼。有稀的,有干的,热热呼呼,吃得出汗。

我咬了一口炸糕,我让肖燕也咬一口。肖燕说:老娘活着的时候,知道你爱吃炸糕,经常买热炸糕给你吃。我说:是的,娘心疼儿子,娘走了八年了,我挺想娘的。老娘今年八月份,是诞辰一百周年,娘是一九二五年生的。到时,我得上德陵,给老娘上香。

写到这里,我的眼泪下来了,不写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