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华人报》北欧国际新闻中心记者文柳贵州报道)9月20日上午9时50分许,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引领下,海外华人媒体记者抵达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科技示范园参观访问。
朱昌镇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位于小屯社区和双堰社区,占地508.3亩,共有种植大棚57个,占地面积约300亩。园区内大棚均采用第八代冬暖式大棚架构,冬季棚内可通过保温棉被昼开夜覆和电力光源补光方式,增强棚内的温度和光照强度,最大限度地满足蔬菜生长需求。大棚一年可种植三季蔬菜,每个大棚每季每亩可产蔬菜15吨,每年生产蔬菜共1.2万吨,产值达6000余万元,年盈利1000余万元。园区所在社区群众通过土地入股获得分红,同时接纳周边村(社区)合作社通过资金入股的方式,每年能从园区分红100余万元,解决就业150余人。自2020年到2023年,通过园区带动,朱昌镇建成了由合作社牵头或农户带领的5000余亩蔬菜基地,种植有辣椒、萝卜、南瓜等各类蔬菜,产量可观,收入稳定。
随后,随行人员又乘车来到七星关区朱昌镇双堰社区。该社区立足当地“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致公党中央的帮扶下,探索形成了“以养殖乌蒙玄凤”乌骨鸡为主体,以数字化、生态化为两翼,以联手养植、联合投入、联组销售为支点的“一体两翼三支点”推动产业发展的新模式。该养殖基地占地面积200亩,主要养殖乌蒙玄凤乌骨鸡,年出栏3万羽,销售额达300万元,辐射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致富。
下午15时许,随行人员又来到三星关区生机镇参访了高流天渠、天渠步道景观。1956年,生机镇镰刀湾村率先在全省拉开了凿山引水的序幕,用两年不到的时间打通了8公里的卫星大渠,得到了国家和省的充分肯定,并于1958年4月获国务院“最高水利建设成果奖”。在卫星大渠的影响下,生机人民学习先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历经数十载,又相继在悬崖峭壁、山洞阴河等最危险的地形修通了高流、镇江、半边山、长岩、落涧沟、西山坪、峨峰岩、峨峰沟、孙家堰等9条大渠,全镇的十条大渠总长达130多公里,灌溉农田13700余亩,惠及群众18100余人,从山间引来的涓涓清流润泽着一代代生机人民。“绝壁天渠”所蕴含的精神,是七星关乃至试验区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激励干部群众朝着乡村振兴新典范、绿色发展样板区、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基地、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的战略定位继续奋斗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