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华人报》北欧国际新闻中心记者继明报道)九月秋风爽,醉美稻谷香。位于成都新津的中国天府农博园,数千亩水稻正由青变黄,一串串略弯的谷穗颗粒饱满,微风拂过,稻浪起伏,似乎在“含笑”欢迎从非洲西部远道而来的朋友。

时间进入到“利比里亚媒体团成都行”活动的第五天,24名利比里亚“熊猫记者”来到天府农博园,近距离感受成都平原的农耕文化,领略成都的乡村之美,体验成都农业的科技与现代。

他们在天府农博创新中心看到,成都市服务全川的农业博览综合服务平台和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不仅集成展示全省农业发展成果和特色农产品,更是告诉你,如何“创新体制机制,以农博带动乡村发展”。

他们在天府农博岛看到,成都物产丰富,是当之无愧的“天府粮仓”。而且设计建造青苗、稻浪、谷仓、瑞雪、二十四节气塔等功能性建筑,体现出“田间地头办农博”理念。

他们在中华农耕文明馆看到,4500前年的宝墩遗址出土的稻谷种子,2000多年前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到欣欣向荣的现代农业,无不展示出天府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及辉煌成就。

他们在大田展区看到,现代化的土壤优质、排灌系统、无人机管理、智能化收割仓储,保证旱涝保收、颗粒归仓;重点聚焦育种技术、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态农业、人才培养五大方面,让农业增产增收,促进农商文旅融合发展。

他们在58科技农业看到,集苗木繁育、大田种植示范、技术服务输出、电商平台销售等为一体的全新现代农业产业生态链,正加速“川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他们在张河果园子社区看到,这个曾经的“空心村”,是如何按照“互联网+分享经济”理念,打造出农业发达、民宿运营、共享农庄等特色旅游乡村的。

成都农业发展及乡村振兴让利比里亚“熊猫记者”非常震惊。“很厉害,很羡慕!”EYE电视台利比里亚项目主管摩西·B·克帕科洛觉得,中国作为一个很传统的农业国,如今将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不仅仅是农业,还可以让农业的景观变成一个旅游的景点,变成一个休闲的去处,特别值得利比里亚学习。

利比里亚通讯社高级总编威尔弗雷德·萨伊·戈尔托对上面种菜、下面养鱼的“菜鱼共生技术很感兴趣,对果蔬种苗无菌栽培和培育技术很惊喜。他说:“我从来没见过这种栽培方式,如果说能够在他们非洲的国家,也能学习到这种方式的话,那相信一定会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我觉得目前利比亚的农业的发展还不是很发达,跟中国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参观,把更多有关中国农业的一些经验和技术带回到自己的国家进行推广。”利比里亚通讯社记者米其林·N·威廉姆斯说,看了天府农博园,刷新了她对乡村的认知,特别是对中国农村的认识。她觉得在成都,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别并没有特别的大,乡村也可以像城市一样,形成一种很发达的态势。

PUNCH广播电台/电视台/网页 项目监管员泰塔·T·洪纳说,从成都的农耕文明背后,看出了人们的一种奋斗的、勤恳的、去改命的精神,这个地方很美,她希望之后能有机会再来。作为媒体人,她希望能把在中国看到、学到的东西,带回他们本国去,也传播到政府层面,从而继续推进中国与利比里亚的一个合作。

在随后的座谈中,新津有关部门分享了天府农博园推动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这引起了利比里亚“熊猫记者”们的极大关注,他们纷纷提问,问“农业+”是怎么回事?问农业和旅游怎么结合?问乡村振兴农民怎么参与?新津方面都给予了全面的解答。

“天府农博,最美新津。”利比里亚媒体团的朋友们,整齐地用一句中文,作为对新津的告别,同时,也结束了他们“此生难忘”采访成都的行程。9月2日,他们将飞向北京,再回到他们的祖国。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