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边那颗星出现
你可知我又开始想念
就像月光洒向海面
短暂的相遇却念念不忘
用尽一生的时间
竟学不会遗忘
追寻恩师的星光
李仲标
我的班主任曹锦春逝世23年后,师母携女儿回到故乡海门。娘俩返京后分别写下《重返夫君故乡海门》和《写给爸爸的信》,发表在《海门日报》《冬歌文苑》上。当两篇情真意切的美文伴随着《渴望》的音乐旋律,由军人李卫在《女兵晨读》播放后,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曾经和师母一起插队的同事留言:都说人死了就真的没人记得了,可曹老师不然,他的学生、同事、老师,在他去世20多年后,对他的点点滴滴、音容笑貌还是历历在目,还在追思他。这就是曹老师的魅力,这就是曹老师的精彩。他的一生短暂而辉煌,给他做妻子值了!
曹锦春老师是在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办公室主任任上去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42岁。为何师母的友人发出“给他做妻子值了!”这样的感叹呢?
师母方颖出身红色家庭,其父母皆为抗美援朝志愿军官兵,战功卓著,获众多军功章。师母成长中历经诸多磨练,下乡插队,体验农村艰苦,锻炼了坚强意志。此后,凭借顽强毅力考上大学。毕业后,长期在药品监督检验所领导岗位上工作。
女儿曹青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在大学期间,她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毅力。她在健美操比赛中勇夺一等奖,还凭借动人的歌喉荣获十佳歌手的称号,并且出版了一本充满创意与想象的画册。之后,她前往邓迪大学攻读研究生,主修生物医疗工程,熟练掌握英语、日语、德语。留学期间,她懂事得让人心疼。为了节省开支,她省吃俭用,哪怕是发芽的土豆和泛黄的油菜叶子都舍不得丢弃。
曹老师籍贯海门正余镇,其容貌与电影《牧马人》中的许灵均神似,只是身材略高些。他生于1956年,初中毕业就黯然辍学。彼时,初中升高中需由大队推荐,他成为了那唯一没有教科书、自带凳子去课堂的旁听生。然而,他的困顿境遇、好学不倦的精神以及聪慧过人的头脑,得到校长与老师们的肯定,最终以出类拔萃的成绩高中毕业。
那时还没有恢复高考,高中毕业后只能回到农村。他做过工,务过农,担任过大队团支部书记。晨曦里、黄昏下,工地上、田埂边,在工友、社员们休息的时间段,他又沉浸在读书和写作中。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海门县广播站,总有他的“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广播稿。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煤油灯作伴,捧着许国璋《英语》,心无旁骛聚精会神地学习。难怪后来教我们语文课时,他把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黑板上写得苍劲雄浑、铿锵有力。
1974年,曹老师进入海门师范学校就读,1977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师范毕业季,曹老师和同班同学姜玉萍老师同时分配到王浩中学任教。
我从小学一年级起,直至建筑大专班就读,成绩就一直如蟹爬缸似的平淡无奇。而在曹老师任教期间,我担任了初二年级的美术课代表;任高一年级的班主任时,又让我担任了生活委员。时至今日,我依然忘不了曹老师的一颦一笑和他的风趣幽默。
老师倾心于教书育人的同时,始终坚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信念,于1979年参加高考,被南京大学哲学系录取。大学求学期间,他成绩斐然,表现突出,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学生会干部”的称号。
1983年8月,曹老师毕业分配到团中央组织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调研能力和文字水平,很快成为部门骨干。
1993年11月调任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办公室主任,他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投入工作,使全国学联的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然而,天妒英才。1994年曹老师因肝病发作被迫住院治疗……病情稍好,他又顽强地投入工作。1998年他再次肝病发作,有关部门安排他赴上海就医。
团中央与曹老师皆对吴孟超教授的医术满怀期冀,组织全力以赴,欲挽曹老师生命于危澜。
曹老师病卧于榻,肝部的疼痛如猛兽般肆意侵袭。他依靠一根木棍,以床侧为支撑点,顶着肝脏的疼痛部位,纵然疼得紧闭双眼、大汗淋漓,也极力忍耐,避免发出呻吟声。有时,在极度的疼痛与烦躁交加之际,他会借助录音机倾听女儿那稚嫩而优美的歌声,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曹老师与师母爱情的结晶,他们心中那可爱的女儿,赋予了他无尽的力量。
彼时,女儿尚不满十周岁,师母身负工作重荷,却每月如候鸟般奔赴上海。怎奈老师的肝病已到晚期,故吴孟超教授早已否决手术治疗之法。被病魔百般折磨、已然瘦骨嶙峋的曹老师,紧紧抓着师母的手,气息微弱却又坚定地说道:“组织越是给予咱们关怀照顾,咱们越不能给组织增添麻烦。那些不该报销的发票,坚决不能拿去报销。”师母闻此,泪眼朦胧,她哽咽着,声音颤抖着应道:“你放心吧,我定会依你所言,绝不给组织添麻烦的。”
1999年7月25日0时25分,大地被炙热笼罩,曹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曹老师生前一直怀揣着去看一看黄浦江的心愿,却始终未能如愿。上海市团委满怀敬意,团中央代表紧紧抱着老师的骨灰盒一路护送。车辆在前往虹桥机场的途中,特意绕道黄浦江畔缓缓前行,了却了老师的遗愿……
2008年始,我在天津分公司工作,时常前往位于八宝山附近的北京分公司。经理瞿雅华对我诸多招待,然而他却从未来过天津分公司。没过几年,他与世长辞。“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都说人情往来,有来有往,如今这情谊,只能下辈子弥补了。
每次途经石景山区的地铁,广播总会播报“前方到站是八宝山站”,此时我总会在心中默念,曹老师就沉睡于八宝山。每逢此时,怀念之情便油然而生,且不断累积,最终化为深深的痛苦。我只能借由文字抒发这份怀念,以使心灵获得慰藉与释放。
能告慰曹老师的是,师奶(老师的妈妈)健在的几年里,我会在每年过年前去看望她老人家,近90岁的师奶思维敏捷,每回前去,她总是很激动,我明白她是思念曹老师了,这份思念触及了她内心最为脆弱与柔软之处。所以我真的不能多去您家啊。
您弟弟锦强说了,他和我这辈子是永远的兄弟,不分辈分了,这一点你肯定会原谅吧。锦强也偶尔参加我们王浩中学师生的活动,见到他,就像看到您就在我们的眼前,只是再也听不到您对我们富于哲理的教诲了。
回到文章开头的时间点,师母携女儿曹青来到故乡海门。这也是我们第一次见到小师妹曹青,她也见到了曹老师当年的校长、同事、学生。因为她小时候根本不知道爸爸做过两年教书育人的老师,所以更想多去倾听关于曹老师的过往,去追寻更立体更完美的父亲。
师母和女儿返京的前晚,我们相聚在海门的老渔翁酒店。谭柏虎校长夫妇、丁建英老师夫妇、单淑英老师夫妇、张炳华老师和姜玉萍老师都来了。冯新还请来了专业摄影师拍照留念。就在摄影师按下快门的瞬间,姜老师一把拽过曹青坐在她的身旁,这一瞬定格在永恒。
晚宴由谭校长主持,他动情地说:今天看到方颖和曹青的到来,我们心中有欣喜,更有对往昔的追忆。虽然曹老师已离开我们 20 多年,但我们永远怀念他,想念他。颤抖的声音中,流露着无尽感慨。
整场晚宴气氛热烈而充满怀念,曹青向我们逐一敬酒。但有个附加条件,那就是每个人都必须回忆一段曾经和他爸爸的往事,哪怕只是一丁点儿。俞仁礼竟能清楚记得和曹老师同时钻研的那一道几何难题,而这道题竟赫然出现在当年高考试卷里。
曹青深情地说:如果爸爸健在,那发表感言的应当是他,可是,在我十岁时,爸爸就离开了。我这是第一次踏上这片魂牵梦绕的故土,见到你们,宛如翻开了一本珍藏的旧相册,让我了解到关于爸爸更多的点点滴滴。我感谢这里的每一个微笑,感谢这里的每一次问候,感谢你们,带给我最好的爸爸。爸爸的形象在我心中,更加完美高大。
走出宴会大厅,置身于蒙蒙细雨之中。明天我们就要分别了,曹青倏地拥抱爸爸的同班同学姜玉萍老师,姜老师微微一愣,紧接着满怀深情地张开双臂,一把将女儿紧紧揽在怀中,两人相拥在一起。微风与细雨交织在一起,打湿了她们的脸庞。
85岁高龄的谭柏虎校长龚惠如老师夫妇,也站立在这丝丝细雨中,同师母及女儿道别。千叮咛,万嘱咐,眼眶中充满着爱怜与不舍……这究竟是一种何等深沉的情感啊!我庆幸能够就读于你们的中学,因为这里有着如你们这样具备崇高人格魅力、充满朴素且真诚情感的老师们。
师母和女儿返京后,分别在《冬歌文苑》发表了文章。师母的好友李秋华留言道:“你俩的文章我收藏了,会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去看。真的太感动了,能激励大家。我会持续关注《冬歌文苑》。你家的故事太感人了,都可以拍个电影了,满满的正能量!”
好友石志华老师回复:读了你们的文章,我深受感动,同样是分别23年的亲情,我想在女儿的心中,爸爸的形象是高大的,单亲家庭的孩子恐怕比正常家庭的更坚韧成熟,更倔强。一个好的家庭熏陶对孩子的未来成长至关重要,爸爸的音容笑貌会陪伴女儿的一生,这种父女情深的字字句句令人感动。
莽原留言: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真诚的父女情深,假如有天堂,女儿的父亲在那边听到这款款的深情告白,会感到欣慰的!优秀的父亲培养出了优秀的女儿!
曲径通幽留言:感谢卫姐分享给朋友们曹青的文章,也感谢《冬歌文苑》的编辑把这两篇文章编辑得充满暖暖温情,也替方颖母女俩感谢您们!我了解女儿的学习、生活、工作经历,非常出色。这篇写给爸爸的信让人潸然泪下,有浓浓的思念父亲之情,更有感恩报国之怀。
……
敬爱的曹老师生如夏花,璀璨似火,虽死犹生。您是一颗永远闪耀的星星。我仰望着夜空,追寻恩师的星光。
倘若《女兵晨读》能够继续,如用《假如爱有天意》的旋律作为音乐背景,更能表达对老师的深深怀念:
如今我们已天各一方
生活得像周围人一样
眼前人给我最信任的依赖
但愿你被温柔对待
……
作者简介
李仲标,江苏南通人。海门区作协会员,卞之琳研究会会员,供职于南通华荣建设集团。热爱建筑,热爱生活,热爱写作。2023年采写的《八十三年的思念与追寻》还原了故乡秘密战线先烈真相。备受关注的《克拉玛依之恋》生动呈现了40多年前南通建筑铁军援疆的恢宏创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