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华人报》北欧国际新闻中心记者明溪运城报道)踏上表里山河,邂逅千年文明。5月20日至24日,由运城市委宣传部指导,运城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主办,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山西分公司承办的“行走河东·文物保护在运城”海外华文媒体采风行活动成功举行。来自瑞典、美国、法国、意大利、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探访运城市多家文物保护单位,探源中华文明五千年,找寻先人足迹,聆听历史声音。

———走进解州关帝庙,关公夜读春秋真身像霸气十足,“悬梁吊柱”式回廊精美别致;永乐宫内,三清殿《朝元图》构图宏伟、笔意流畅,倾国倾城数百年;探访西侯度遗址,大量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石制品陈列展出,人类文明的圣火在这里燃起……

悉心呵护,让文明瑰宝更好传世

墙壁之上,粉绘描摹,众仙朝元,满壁风动……初夏时节,永乐宫红墙绿瓦的殿宇掩映在苍松翠柏中,元代建筑与壁画交相辉映。

“永乐宫壁画绘制时间略早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几乎与元代共始终。它是唐宋绘画传统的继承和完善,既有确切的年代可考,又留有画师姓名。”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宣教部主任张青介绍说。

据了解,永乐宫原址位于芮城县邻近黄河的永乐镇。60多年前,因其址处于三门峡水库工程淹没区,永乐宫整体建筑和壁画搬迁至现址芮城县城北。2016年以来,永乐宫对所有古建筑屋顶进行了修缮,同时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云冈研究院等展开合作。另外,在2021年,针对壁画存在的颜料层起甲、脱落、粉化等病害问题,永乐宫又启动史上规模最大的壁画修复工程,同时还对馆藏琉璃、石刻、泥塑进行修复。

“这开创了中国大型古代建筑及壁画搬迁保护的先河,真正做到了原貌未变,天衣无缝。为日后迁建历史文化遗产积累并提供了宝贵经验。”张青说。

榫卯之间,一眼千年。芮城县的广仁王庙,一个隐藏在山西大地上的历史瑰宝。

广仁王庙又称五龙庙,位于芮城县城北4公里古魏城城垣遗址内,现存一座唐代正殿。正殿坐北向南,距今1170多年,殿内无柱,梁架全部露明,整个建筑结构简练,古朴雄浑,是中国现存第二古老的木构建筑,也是仅存的四座唐代木构遗存中唯一的道教建筑。

深入庙宇内部,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长河。庙宇的每一块石头都沉淀着岁月的痕迹,每一处雕刻都是匠心独运的杰作。 近年来,文物保护部门先后对广仁王庙院内的大殿及戏台文物本体进行保护性修缮,对其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并增加消防监控设施、管理用房,重构院落排水系统等。

“广仁王庙能够矗立上千年,留存至今,是当地独特地理环境和文化底蕴相互交融的结果。” 芮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广仁王庙与古魏城遗址文保所负责人樊霖说,“芮城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独特的斗栱结构加之气候与地理因素,为广仁王庙提供了较好的保存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宗教信仰和地方信仰,历代民众不断在广仁王庙进行各种活动,对其进行更新与维护。”

鹿角、马牙、哺乳动物的肋骨等古脊椎动物化石;石核、石片、砍斫器等石制品……在西侯度遗址展览馆内,一件件不同时期出土的“早更新世”证据吸引了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的目光。

“使用火,代表着人类在告别茹毛饮血,慢慢走向文明。”西侯度遗址文物保护所所长张雯介绍道。

人类文明的圣火在这里燃起。位于芮城县风陵渡镇西侯度村附近的、约243万年前的西侯度遗址,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保存着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实证。

西侯度遗址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是三棱大尖状器。它可以像锄头一样用来挖掘根茎类植物,也可以像匕首一样用来肢解动物,这是早期人类获取食物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展厅陈列的石器,让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得以一窥人类先祖漫长而艰辛的采集生活。

“中华文明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深厚内涵。那些古老的技艺、哲学等,都如同璀璨的星辰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意大利侨网总编辑王卫平说,“作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有责任和义务将中华文明传承好、传播好,让更多人了解、欣赏和尊重。”

赓续文脉,绘就文化传承发展新画卷

河东云长,天下关公。运城是东汉末年名将关羽的故乡,是关公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有中国现存始建最早、占地面积最大的宫殿式关帝建筑群——解州关帝庙,它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

“关公文化是连接海内外华人的精神纽带。世界各地华侨华人对关公忠义精神的崇拜,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心里最深的情结。” 5月20日,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拜谒解州关帝庙时,瑞典《北欧华人报》副总编辑李赞民感慨万千。

解州关帝庙是关公文化的物质载体,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依托关公故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保护、传承、利用关公文化。其中有文物古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明清文物建筑楼阁、殿堂廊间300余座,拥有馆藏关公文物1400余套、古籍文献9000余册,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公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经过1800多年的传承发展,其‘忠义仁勇’的核心理念影响极其深远,早已根植于全球华人的内心。” 运城市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关公文化研究院)所长(院长)傅文元介绍说。

“关公庙貌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据不完全统计,关公文化的传承与信仰遍布168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建有3万余座关帝庙。

在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眼中,关公文化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力量。

“在南美洲的阿根廷,也有很多人知道孔子、老子和关公。”阿根廷华人在线副社长万学栋第一次来到关公故里,惊叹于解州关帝庙的规模宏大和保存良好,他说:“关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探索把历史上的关公与关公文化有机结合,创新形式传承关公精神,向世界传播关公文化。”

一则“司马光砸缸”故事流传千年,妇孺皆知;一部《资治通鉴》巨著博大精深,名垂千古。5月22日,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来到夏县司马光祠,与这位“涑水先生”进行一场超时空对话。

音符洒落,轻拂心弦。广场前,司马光塑像肃然伫立,凝望锦绣河山。

“司马光祠占地10万平方米,包括神道碑楼、司马祖茔、温公祠堂、余庆禅院等建筑,保存有宋、金、元、明、清时期大量碑刻,多座石碑石刻为北宋原物,并为宋哲宗、苏轼、王安石等历史名人手迹,被历代金石学家视为珍品。”夏县司马光祠文保所所长孙亚飞介绍。

悠悠千载,《资治通鉴》印行版本无数,涑水河潺潺有声,司马光祠内,前来拜谒者不绝,感知这位道德文章不朽、“名垂史坛文正公”的传世风采。

文物不言,自有春秋。短短5天的运城之行,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见证了运城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的具体措施、突出成果,采访团表示,将在中国侨联和各级政府的组织下,进一步发挥以“侨”连“侨”优势,不断擦亮“国宝第一市,天下好运城”这一金字招牌,通过丰富多彩的镜头和文字,促进不同地区的文化交融,让世界听见运城文物保护的声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