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华人报》北欧国际新闻中心记者文清、通讯员文东报道)曹东义是原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中医教授,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河北医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硕士指导老师,中华中医学会文献分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常务委员,发表有关论文40多余篇。1992年主持“扁鹊秦越人生平事迹研究”,澄清了有关扁鹊生平的许多历史疑难问题,得到全国11位著名医史文献专家的好评,形成的总结性著作《神医扁鹊之谜——扁鹊秦越人生平事迹研究》,为国内研究扁鹊最详尽、可靠的专著。

曹东义教授今天发表一篇“华佗悲惨的前车之鉴,深深震撼了张仲景,不得已被迫坐堂行医”感人至深deeply moving。

张仲景公元205年左右开始写《伤寒杂病论》,那时他大约55岁,这个时候华佗已经不在人间了,《三国志》《后汉书》都大篇幅记载华佗的生平事迹,但是,都没有准确评价华佗的人生理想,甚至误解了华佗,说他“为人性恶难得意”、“耻以医见业”,皇普谧也说“华佗性恶矜技,终以戮死。”;掩盖了华佗真正的死因,华佗不是“刑事犯”,而是“政治犯”。华陀死的时候“年且百岁,犹有壮容”,是一个很会养生保健的优秀中医。因此,张仲景必华佗小30-40岁。

华佗是远近闻名的著名人士,比他小几十岁的张仲景,无疑属于子侄辈,但是,张仲景闭口不谈华佗,甚至说:“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难道华佗的事情,他没听说过?不是他学习和借鉴的前辈?

张仲景不谈华佗,却把普天下的读书人、当代的医生都评论了,他骂读书人:“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骂社会:“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骂天下的医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如果张仲景不是一个官吏,只是一个医生,他能这样批评天下“士人”、“建安社会”、“当今医生”吗?大家可以把中医的古籍找出来比一比,看看还有哪一位中医敢于这样“目中无人”地大骂天下?我学习中医文献,很震撼张仲景这篇序言,它就是批判社会的一篇檄文。

张仲景这样自信,为何史书没有他的传记?有人说张仲景的序言不是他自己写的,也有人看不惯他的序言,说它“鄙弱殊甚”,他们都不理解张仲景为什么这样写。有人怀疑张仲景没做过长沙太守,说都是后人为了推崇张仲景,强加给他一个官名。

张仲景一定是一个“官员”,不论是在建安年间,还是在其他年间,不论他是南阳县令,还是长沙太守,他曾生活在汉灵帝和汉献帝的年代,他闭口不提华佗,但是其后不久的王叔和、皇普谧大力赞扬华佗,所以这就提示我们,张仲景不谈曹操身边的保健医华佗,一定是有他难以启齿的深刻原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