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ICA MINOLTA DIGITAL CAMERA
瑞典:宗金波

25年只是一瞬间,回顾在国外发展中医的一幕幕往事却就在眼前。人生有太多的故事,有的过眼云烟,更多的往事记忆犹新,出国后的甜酸苦辣只有自己最清楚。我们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五零后)的人在国外风口浪尖打拼肯定是“苦”吃的最多。不要相信国外到处是黄金,走出国门即知道处处砥砺艰辛。即使医生在别人眼里是“白领”阶层,实际,中国医生到国外发展要经历百倍的磨练。

改革开放初期,在国内一些有志之士刚取得一丝成功都想到国外发展,事实,出国后才感觉到处处艰难曲折,只能迎难而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拼搏,有的经不起艰苦磨练只能打道回府。“在家千日好,出门处处难”中国人在国外打拼更是难上加难。

出国前在天津亲自创办的天津枫叶正红门诊(医院)我们依靠精益求精医疗技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取得了成绩,赢得广大患者的好评和认可。有朋友经常说:“如果你在国内继续当医生,要比在国外发展的更好,而且又舒服”。路是自己的选择,中医艰难的走出国门是一代中医人的责任和付出,走过的经历和轶事让后人评说。

一九九八年,刚到瑞典时面对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小诊所,当时在保守的瑞典人心目和脑海里对中国医生还停留在16世纪李时珍年代的“郎中”形象。接治一个病人要作一个小时“中医治病”的解释工作,真是,困难重重。我们没有灰心,面对困境选择走出去到周边的城市和乡村去宣传,到健康中心去讲中医课程,招收瑞典学员开办各种类型的中医教学,进而到外国学员开办的诊所去会诊。多年来我们走遍了瑞典大小城市和农村,每到一处即接下丰硕的“中医”果实。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上次文章中提到的三周治愈一位颈椎甩鞭性(世界疑难病)损伤的病人。新闻报道一出,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春”中医发展机遇,对中医在瑞典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几年前,一位瑞典的哮喘病人(化名)本格森,从小开始吃哮喘药几十年,后来吃激素类哮喘药也失去了效果。他痰多而粘、咳喘的难以卧床,每天只能坐卧位歇息。后来,前来诊治连续服用三月有余汤药,治愈了他的哮喘病,本格森说:“中药虽苦难喝,却治愈了我多年的哮喘病。

记得20多年前一位瑞典的挪威知名外科主任化名Sdafan手拿着治疗安妮卡颈椎甩鞭性损伤报纸来到诊所,Sdafan说,我几天来过多次观察你们接治的病人的情况。我今年54岁是挪威和瑞典医院知名的手术“一把刀”专家,每天有很多的病人需要我做手术。几年前因为一次车祸造成颈椎甩鞭性损伤,经抢救后留下双手没有一点感觉,从此再也不能上手术台。Sdafan到过各国家找最好的医学专家医治无济于事。他看到报纸的新闻报道专程慕名从挪威来到诊所,想试一试中国医生的治疗。Sdafan毕竟是西医外科手术专家带有一番傲慢,看到(二十多年前)“年轻”的中国医生说,我问问你懂解剖学吗?面对傲慢的西医外科专家我自信和理智更加充沛,经过简单的临床检查后我说,你是严重的颈椎甩鞭性损伤,虽然颈椎手术成功,但是造成臂丛神经受压留下的后遗症,所以导致的双手失去知觉。傲慢西医外科专家勉强同意试一次中医治疗。一针扎下去彻底打消了这位西医专家的傲慢气焰。啊,手指有感觉了!Sdafan提出接受再连续几次“综合”治疗,一个多月后Sdafan的双手恢复了正常。一天Sdafan手捧着鲜花来到诊所喜出望外的说“我又可以上手术台为病人做手术了”。Sdafan挑起大拇指“中国医生是最棒的”!

这并不是故事的“故事”,是中国医生在国外发展真实的经历。二十五年弹指一挥间,回味无穷的经历可以讲述出更多、更多医治病人的“故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