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华人报》北欧国际新闻中心记者继明、郑伟、芙辉 北京人民大会堂现场报道)2025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开幕会结束后,备受瞩目的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如期举行。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围绕教育改革、科技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引发了海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怀进鹏部长在采访中特别强调,面对科技的快速变化,教育领域必须积极适应并引领变革。他指出,当前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的迅猛发展,不仅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在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上进行深度调整,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建设。

在基础教育层面,怀进鹏提到,教育部今年将推出“县中振兴行动计划”,旨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县级中学的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该计划将重点关注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推动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此外,他还透露,中国将发布“人工智能教育白皮书”,进一步加强教育科技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为学生提供适应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素养和能力。

在高等教育领域,怀进鹏强调,高校必须在专业设置上主动适应科技变革。他指出,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也需要高校在学科建设上进行前瞻性布局。教育部将推动高校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同时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以满足未来科技发展的需求。此外,怀进鹏还提到,高校应更加注重服务于区域建设,通过学科优势和科研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怀进鹏部长的发言凸显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前瞻性思维和务实举措。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教育界正积极应对科技变革带来的挑战,通过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学科建设和推动教育科技融合,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从海外媒体的视角来看,怀进鹏部长的发言不仅展示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创新思路,也为全球教育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中国在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和战略布局,无疑将为世界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在全球科技浪潮中,中国教育的稳步前行,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科技竞争力,也将为全球教育和科技领域的合作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中国两会的深入进行,更多关于教育、科技和人才培养的政策和举措将陆续公布。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在全球教育和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也为海外媒体提供了更多观察和解读中国发展动态的视角。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