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华人报》北欧国际新闻中心记者叶雨报道)6月28日,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举办“全球文明倡议的呼唤”网络研讨会,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发表致辞,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嘉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视频会议,就全球文明倡议这一具有丰富时代内涵的主题同大家深入交流。首先,衷心感谢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BRIX)对活动的精心组织,感谢BRIX和各位嘉宾多年来致力于增进中瑞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期待各位在今天的研讨会上对上述主题继续分享真知灼见。下面,我愿就全球文明倡议的理解谈几点体会:
一、全球文明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冷战思维再度回潮,地缘政治泛意识形态化大行其道。“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沉渣泛起。各国是走向冲突对抗还是共同繁荣,历史是倒退还是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习近平主席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后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议,是中方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世纪之问给出的最新中国答案,为人类社会何去何从提供更多思想指引和启迪。倡议一经提出就引起了高度关注与热烈反响,受到各方普遍欢迎。
全球文明倡议主张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充分借鉴人类文明中丰富的哲学思想,厚重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道德理念。携手解决好攸关世界未来和人类前途的重大问题,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理念是“四个共同倡导”,即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条件。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70多亿人口和多种宗教,无论是农业文明还是工业文明,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都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传承、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都有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不存在优劣之别、高下之分,不同文明之间更不应该存在歧视、敌视和冲突。正是因为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各种文明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在当今这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参与和多元文明的共同哺育。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注重文明交流、互鉴和包容,才能实现文明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而鼓吹文明优越、制造隔阂与冲突,搞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纵使一时占了上风,也终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指引。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客观存在共同利益,必然要求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代表了世界各国人民长期追求的价值理想和当下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是不同国家、民族和文明的“共同语言”。当前,个别国家强行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编织各种封闭排他的小圈子,甚至出于一已私利以“去风险”为借口在世界上制造分裂和对抗,这种行为必须受到摒弃和抵制。中国将继续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坚定倡导者和积极践行者,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不断努力,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动力源泉。唯有重视历史传承和发展,才能使文明保持不竭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虽然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具有突出的连续性。重视文明传承是中华民族古老悠久的历史传统,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也必然能走好自己的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全面协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将在人类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有效路径。中国有句古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是人类和合共生的基础。古代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就离不开早期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孔子的“大同世界”和柏拉图的“理想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相似性,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与政治安全合作、经济贸易合作相比,人文交流合作具有更持久、更广泛、更深刻的特征,既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情感和心灵的桥梁,也是国与国之间加深理解与信任的纽带。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西方中心论、文明冲突论等回潮作祟,国际人文交流合作遭遇严峻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更加紧迫且必要。
二、全球文明倡议为打造更加紧密的全球伙伴关系注入发展动力。10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把中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为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世界平台。十年后,“一带一路”倡议已吸引世界上超过3/4的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无疑给“一带一路”国家间的民心相通注入了更强大的动力,将使各国文化交流成果更加丰硕,将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通达之路、民心相通的文明和谐共存之路、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繁荣之路。通过互办艺术节、电影节、文物展、图书展等活动,中国与沿线国家架起了人文交往、文化互赏的友谊之桥。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博物馆联盟、艺术节联盟、图书馆联盟、美术馆联盟相继成立,已发展成员单位539家,覆盖92个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鲁班工坊”等10余个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品牌逐步形成,取得了多方面的文化交流成果,不断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
三、全球文明倡议将造福包括中瑞在内的世界各国。中瑞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历史,就是一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280多年前,“哥德堡”号远航中国,开辟了中瑞海上丝绸之路合作,不仅为本地区人民带来了繁荣和福祉,也为两国友好关系打下了重要基础。前不久,我受邀参加哥德堡建市400周年庆祝活动,主办方介绍哥德堡建市发展的历史经纬,其中大部分内容都与中国有关,这充分体现了中瑞两国友好交往合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
回望历史,我们为双方真挚深厚的友谊欢欣鼓舞;展望未来,我们也应沿着前人选择的道路坚定前行。如今,中国是瑞典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瑞典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十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投资目的地,双方经贸关系十分活跃,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我们欢迎包括瑞典在内的国家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面、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积极支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发展、安全、文明倡议等一系列中方倡议,不断提升中瑞务实合作水平,共同拓宽人类文明进步之路。
最后,我衷心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