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中华 感知新重庆

2023海外媒体重庆采访行活动之五


(《北欧华人报》北欧国际新闻中心记者志杰重庆报道)5月8日,“追梦中华·感知新重庆”2023海外华文媒体重庆采访行进入第五天。来自瑞典、美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加拿大、澳大利亚、缅甸、德国、阿根廷、新西兰以及中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家海外华文媒体参访。踏红色沃土、品生态城口。海外媒体参观了东安镇亢谷度假区、城口县赵晓春野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城口县老腊肉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修齐神道谷,了解城口的生态旅游发展产业和城口老腊肉特色产业。北欧华人报社、北欧国际新闻中心负责人全程参加报道。

“老腊肉小镇”是我县“城口老腊肉再出发”的其中一环,而“城口老腊肉再出发”则是我县加快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的一个缩影。为加快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我县正在大力做好“五篇文章"。做好“绿色低碳”文章,全面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高山经济”,“两种两养”城口特色农产品,加快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加快建设光伏发电、天然气长输管道、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全面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持续探索具体实现形式,稳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市级“三变”改革试点村达到44个。做好以农促文旅”文章,提质发展山地特色效益农业。支持发展鸡、猪、药、菌等优势特色产业和中蜂、茶叶、核桃、笋竹、冷水鱼等区域性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布局。初步实现产前、产中、产后无缝衔接,种养加销一体化产业链条,进一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安排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16个、投入资金2530万元,进一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实施产业到户扶持,目前规范备案家庭农场360家,进一步推进家庭产业发展。做好“以文活农旅”文章,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挖掘我县红色文化,推广“红色教育旅游环线”,开发红文创产品,逐步激活红色文化资源。编辑出版书籍,开展“送文化下乡”系列活动,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00余场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效。组织文化文艺培训,加大为民服务力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高教育培训效率。做好“以旅兴农文”文章,全域发展生态旅游业。加速推进亢家寨景区和亢谷度假区等重点景区建设,提档升级河鱼两扇门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等乡村旅游目的地。有效推进土城红军老街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文旅品牌创建。广泛开展2022重庆夏季旅游发布会等精彩丰富文旅的活动,让生态旅游遍布城口大地。 做好“+农文旅”文章,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国土空间明确的全域“一圈双轴”和“一心两带多点”文旅发展布局,从用地、资源、产业等基础上深入研究,以农文旅制规划。以高速、高铁为纽带,强化设施建设,联动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促进景区互联互通,以农文旅建交通。建立绿色招商引资准入门槛,评定品质民宿200家,建成城口县电商产业园,打造“大巴山原生态美食之乡”,以农文旅强商务。规划设计全县智慧旅游二期项目,以农文旅畅信息。

城口县坚持“农业是基础,文化为内涵,旅游作载体”的总体思路,聚焦“以农促文旅,以文活农旅,以旅兴农文”,持续用力,走出了城口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成为我县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去年,全县文旅行业克服疫情影响,全县累计接待游客500.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11%、18.44%,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效逐步凸显。全县直接或间接从事农文旅融合发展人数达到2万余人,户均增收4.5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

去年12月,城开高速通车至县城,我县加速融入全国、全市大交通网和发展大局,这对我县旅游发展有着极大的战略意义,一方面与开州、万州两大客源市场时空距离的缩短,将彻底改变城口旅游季节性过强,游客主要集中在夏季的现状,推动周末游、周边游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将促进城口真正融入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长江三峡旅游一体化发展,促进旅行社壮大,推动旅游线路的开拓。

下一步,我县将持续做好“红色”“绿色”两篇文章,突出“巴山原乡、生态城口”的特质,争取把亢家寨景区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亢谷度假区打造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另外,启动九重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建设一批高端精品民宿,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争取到2025年,A级景区村庄覆盖率达到50%,将城口打造成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基地、大巴山休闲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建成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

参访简介

(一)亢谷度假区

亢家寨景区、亢谷度假区位于重庆市城口县东安镇兴田村,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城口县首个核心景区,规划面积约8平方公里,距城口县城60多公里。景区和度假区内风景优美,山峦叠嶂,峡谷幽深,山峰俊秀,素有“小张家界”之称。亢谷区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10℃左右,夏季平均气温25℃左右,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达90%,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达1.8万-3.2万个/立方厘米,是康养避暑、休闲度假的胜地。自2013年扶贫攻坚开展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当地政府充分利用我县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内树品牌、外展形象,将亢谷打造成为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示范点。在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亢谷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取得的显著成绩和经验做法,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和认可。2021年成功创建亢谷市级旅游度假区,并入选“中华秦岭100景”名单,亢家寨景区入围2021年川渝地区十大人气景区榜单,亢谷、亢家寨荣获2022最受听众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同年被确认为重庆市总工会南温泉疗养院劳模疗休养接待地。

景区和度假区于2017年启动全面建设,以 “巴山原乡?生态城口”为形象定位,以自然山水游憩、原乡风情体验、户外科考探险和休闲避暑度假四大功能为主题,以“大巴山山神文化”为灵魂,在山上开发建设亢家寨国家5A级景区,山下以十家星级酒店群为依托建设亢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首期规划建设2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目前景区建设总体形象进度达到95%,游客接待中心、会展中心(体育馆)、亢谷商街、游步道、索道、山神庙等控制性项目相继建成投用,亢家寨、玻璃廊桥、灯光秀夜游等项目即将完工并投入使用。

未来,我县将充分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一体化发展巨大机遇,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三县一城一枢纽”总体目标,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完成亢家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将亢家寨景区和亢谷旅游度假区打造成为重庆向北的一张旅游“新名片”。

(二)城口老腊肉特色产业

城口老腊肉——一份穿越千年的舌尖记忆。腊肉最早的传说始于舜帝南巡时期,城口老腊肉的源起也已有2500多年历史。据查,春秋时期孔子传学授业,有一巴地学生,自巴地猎户家带一老腊肉赠予老师,孔子珍而食之。《论语•述而》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脩”即为早期的腊肉。城口老腊肉经特殊的传统工艺精心烘炕而成,其肉质精良、香味纯正、营养丰富,是城口具有代表性的土特产之一。

城口高山生态猪生长在高海拔地区,以天然的富硒饲料为食,养殖周期长达300天以上,造就了城口老腊肉最优质原材料。城口老腊肉制作工艺考究,通过独特的香料腌制与青冈木炕制的洗礼,坚守苛刻的温度与时间的双重考验,一道“传统工艺、古法制作,高炕慢火、低温发酵”的城口老腊肉才能呈现在人们面前。上好的腊肉,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颜色红润,吃起来醇厚回甜,甘香爽口,肥不腻口,瘦不塞牙,风味独特,还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能。城口老腊肉制作工艺获得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口老腊肉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当前,我们正全力推动城口老腊肉“再出发”,为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计划用三年时间,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品牌营销体系、利益联结体系“五大体系”建设,打造统一品牌下的多元供给产品。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