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的历史荣光
河南信阳种茶历史悠久。
唐代,信阳茶即为朝廷贡品;陆羽的《茶经》记载:淮南茶,光州(今属信阳)为上;苏东坡在品过信阳茶后,曾感慨:淮南茶,信阳第一,品不在浙闽之下。
宋代,信阳的茶叶交易总量占全国1/5,成为当时的重点产茶区。
清代光绪时期,信阳成立八大茶社,红极一时,茶市繁荣。
1915年,信阳毛尖与茅台酒同时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新中国成立后,信阳毛尖入选“中国十大名茶”。
2017年,信阳毛尖被评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共品牌”第二名。
如今的信阳毛尖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绿茶品种之一,被誉为“绿茶之王”,信阳也赢得了“中国毛尖之都”的美誉。
多少年来,信阳人的茶饮只是毛尖,他们只爱毛尖的美味。这倒不是信阳封闭和排外,而是因为信阳人已经习惯了“一杯水半杯茶”的毛尖生活,信阳毛尖已经根植于信阳人的心田,毛尖茶与信阳人已融于一体。
世界非遗里的记载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包括的39项传统制茶技艺,信阳毛尖以中国著名绿茶品种位列其中。在签署此次申遗项目知情同意书的单位名单上,河南省信阳市茶叶商会及信阳毛尖茶传统制作技艺在列。
信阳毛尖作为经典的炒青绿茶,其传统技艺包括采摘、摊青(凉)、炒制步骤,其中的炒制又分为生锅杀青、揉捻、熟锅理条、初烘、摊晾、复烘、拣剔、再复烘等8道工序。如今在炒前和炒后都增加了筛分工艺,是为了把把信阳毛尖做得更加精致。
传统炒制工艺中的“熟锅”甩条手法以及大茶把炒“熟锅”方法是该技艺的最大特色。在熟锅杀青中,用手抓茶叶向锅的上边沿甩动,在滚落中成为直直的条索。
生锅炒制信阳毛尖的关键是用信阳当地麻栎木做炭,褪去鲜茶草青味的同时,茶中有了特殊的香。
甩条尤其讲究,它决定信阳毛尖的条形,手工炒制,力度、温度、速度要掌握到恰好,不得有半点怠慢,在这个环节,信阳毛尖变成一根根的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