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之恩 永生难忘
作者 罗泽中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中学毕业,响党的号召上山下乡,从湖南省邵阳市来到城步苗族自治县兰蓉公社塘元大队插队落户。
这里是湘桂交界的边远山区,与广西十万大山紧紧相连,到处是高耸入云的峰峦和深不见底的峡谷。队里生产落后,仍是原始的刀耕火种,不通电,连煤油灯也没有,大家用烧松枝来照明。出入要走翻山越岭的羊肠小道,物资全靠肩挑背负,是个名副其实的”交通靠走、通讯靠吼、治安靠狗”的穷山窝。
劳动之余,我喜欢看书,并把书中的知识和生产、生活结合起来。与当地群众比,我算得上”文化人”,于是,经常引导社员科学种田,晚上给上不起学的儿童及青壮年文盲上文化课,还在水利灌溉、春谷碾米等方面搞点小变革,并取了一些成效。很快,我赢得了当地领导和群众的信任与尊重,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一晃几年过去了。一天,我在田里干活,突然肚子疼痛难忍,以为回来休息一下就会好。哪知病情越来越严重。到中午,浑身冒虚汗,脸色苍白,吃不进、排不出,肚子胀得很大,痛得在床上直打滚。预感有生命危险。大队党支部书记孟坤录和大队支委、生产队长周天胜焦急不已,请来的公社卫生院医生作了一番检查后,表示无能为力,唯一的办法只有立即送县人民医院。
但这又谈何容易。当时已近黄昏,而距县城有80多里山路,快也要10多个小时,路上荒无人烟、野兽出没,十分危险;再就是医疗费问题,这么一个穷队,一下哪来三五百元钱呢?孟书记立即召开支委会,紧急决定:一是把队里全部资金143元拿出来;二是发动社员捐助;三是连夜出发。群众闻讯后,纷纷赶来,大家几元、几角、几分,一下子就凑上了136.85元。70多岁的李秋婆老大娘塞给我几个刚煮熟的鸡蛋,孤寡老人孟坤益拄着拐杖送来十几个熟苞谷。青壮年社员纷纷要求加入抬担架的行列……我躺在用楠竹和棕绳扎成的简易担架上,感动得刷刷地流着眼泪。
傍晚,孟书记、周队长加上周天根来、周天文两个壮汉,分两组轮流抬着我出发了。天很快黑了下来,伸手不见五指,仅靠火把照明,在崎岖、青陡峭的山路中穿行,困难、危险重重。透过火光,我看见孟书记他们一个个汗流浃背,脚上、腿上露出一道道被野刺划破的血痕,却全然不顾。黄大约午夜时分,我们走出森林。刚喘一口气,突然前面传来几声狼嗥。还是孟书记有经验,他叫大家不要慌张,将火把烧旺一些,并吩咐把担架拆掉,周队长和周天来每人拿一根长楠竹杆,狼到跟前就打,而周天文背着我往附近的一棵大树后躲。孟书记自己迅速把鸟铳装上火药和铁马子(钉子状子弹),朝渐渐靠近的狼群开了一枪。只听”轰”的一声响,狼群被吓跑了。
就这样,我们历经艰险,终于在第二天上午赶到了县人民医院。我被直接送到急诊室。医生听了孟书记的述说,又看了看大家大汗淋漓的样子和被荆棘划破的伤痕和衣服,二话没说,同意住院。院领导用电话向县委办作了汇报,在家主持工作的县委副书记杨盛俊立即指示要全力救治。很快,县委知青办主任赶到医院,一进病房,就握着孟书记和周队长的手说:”你们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冒着生命危险连夜把病人抬出来。这实际上是一个基层党支部带领人民群众舍生忘死抢救一名病危知青的真实故事,太感人了。”他表示,一切费用由知青办负责,队里的钱和群众的捐款全部退回。
经医生检查我的病确诊为急性肠梗阻,很快进行了手术。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20多天后,我康复出院,又回到了塘元——我那可爱的第二故乡。
几年后,我考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但忘不了这里的党组织和人民群众。1991年夏天,我带着爱人和孩子专程来到塘元,当与救命恩人们相见时,我再也忍不住了,热泪夺眶而出。我们原计划只待两天,但在乡亲们的盛情挽留下,却住了一个多星期。我们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