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96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力学家俞鸿儒曾为了0.1秒蛰伏了50年,潜心研究风洞技术,是我国高超速风洞奠基人。

1928年6月,俞鸿儒出生于江西上饶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他经历了战乱年代,目睹了家国被毁,立志投身科研以报国。

1956年,俞鸿儒考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跟随导师郭永怀从事激波风洞的建造。两年后,年仅30岁的他担任激波管组组长。当时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电力短缺,他选择了成本更低的氢氧燃烧驱动方式。

这项研究是场持久战,短期难见成效。在钱学森、郭永怀等前辈的鼓励支持下,一次次地试错和复盘后,俞鸿儒带领团队终于”炸”出了一条新路。1969年,我国第一座大型高超声速风洞 JF -8激波风洞建成,其性能堪比国际大型激波风洞,造价却极其低廉。那时,我国研制的导弹、火箭、人造卫星等重点型号飞行器,亟需大型风洞的检验, JF -8激波风洞的建成恰逢其时,为各种重点型号的飞行器试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为了开展高超声速飞行试验,俞鸿儒颠覆性地提出,用爆轰驱动的方式来产生高恰实验气流。1998年,终于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爆轰驱动高含激波风洞 IF -10。

已进入古稀之年的俞鸿儒,心中还有个更大的计划要去完成。当时全世界都认为激波风洞的试验时间只有几毫秒,他却提出要建高超声速复现激波风洞,并达到100毫秒的试验时间,攻克悬置近60年的世界级难题。

2012年,在俞鸿儒的指导下,我国建成了国际首座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的超大型激波风洞 JF -12,从而获得0.1秒的活动数据。为了这0.1秒的数据,他为之奋斗了半个世纪。超大型激波风洞 JF -12,是国际上最大、整体性能最先进的激波风洞,实现了从”模拟”到”复现”的跨越,为我国航空航天重大任务研制提供了关键支撑。隐身战机歼﹣20,神舟系列飞船,东风系列导弹……这些国之重器横空出世前,都曾在风洞中经受考验。

俞鸿儒淡泊名利,扶持后辈,甘做铺路石,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甘愿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奉献终身。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